既敲“警示钟”又送“及时雨”-003399威尼斯
32户企业获信用修复撤出税收违法“黑名单”
今年以来,合肥税务稽查部门在严厉打击涉税失信行为的同时,持续推行税收违法“黑名单”信用修复机制。截至6月底,已帮助32户企业完成信用修复撤出税收违法“黑名单”。
税收违法“黑名单”公布和联合惩戒是维护税收征管秩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举措,旨在对失信纳税人实施一系列管控,从而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强大合力,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
2021年2月,合肥某羽绒公司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合肥税务稽查部门查处,并被纳入税收违法“黑名单”,推送到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惩戒。“体会了寸步难行的滋味,才明白信用的价值。”该公司财务总监张先生说,“被纳入‘黑名单’后,负面影响陆续显现,如‘领取发票受到限制’‘项目失去投标资格’‘贷款渠道受限’‘经营压力增大’等。”
面对经营困境,张先生曾多次向税务部门咨询。但根据税收违法“黑名单”管理办法规定,该企业要在“黑名单”公示3年。
2022年年初,为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其中对按照《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缴清(退)税款、滞纳金、罚款,且失信主体失信信息公布满六个月,未有不予提前停止公布情形的企业准予其信用修复,提前停止公布。
这一政策的发布,给张先生所在企业带来了转机。合肥市税务稽查部门及时联系该企业,引导其开展信用修复工作。今年2月,合肥税务稽查部门按规定提前停止公布该企业税收“黑名单”信息。“自从税收违法‘黑名单’信息被撤出后,公司的贷款、招投标等问题都解决了,持续发展的信心也回来了。”近日,张先生专程来到税务稽查部门,对协助完成企业纳税信用修复的稽查干部表示感谢。
“推行税收‘黑名单’纳税信用修复机制和失信主体自我纠错机制,能让企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维护纳税信用带来的好处,有利于引导纳税人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恢复自身信用。”合肥市税务局稽查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合肥税务稽查部门秉持着宽严相济、“有温度的执法”理念,既要给失信企业敲响“警示钟”,又能够为因惩戒措施导致经营受阻的企业送来“及时雨”,助力企业解忧纾难化解危机。(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