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笑容成为最美市容 ——合肥十年发展启示录之五-003399威尼斯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努力让市民笑容成为城市最美市容,谱写了一首壮丽恢弘、荡气回肠的幸福史诗。
这是一组激荡人心的数据。十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200万人。截至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08元,较2012年的25434元增长109.2%。2020年,全市21.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收入水平稳步增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这是一段回味无穷的经历。难以忘记,2020年春天,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合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守护了人民健康;难以忘记,2020年夏天,面对百年不遇的汛情,百万军民日夜鏖战、风雨同舟,保住了巢湖大堤,守护了城市安全。两场战役中,“人民”二字,重若千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抢险斗争再次表明,只要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
这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合肥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持续破解办证难、安置难、赶考难、停车难、上楼难、拆违难……一个个棘手的难题,在攻坚克难中迎刃而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在如愿以偿后欣然绽放。诗人艾青曾说:“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是怀着对脚下土地的挚爱,对一方百姓的深情,各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群众的期盼变成工作的动力,把群众的呼声变成幸福的掌声。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岁月如歌。
解码合肥十年发展的亮丽答卷,我们更加确信“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十年间,合肥发展一日千里,生产总值从3600亿元到1.14万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从第15位上升至第9位。这一切,广大市民既是亲历者,又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合肥每年财政支出85%投向民生领域,近年来教育投入累计超过1000亿元,真正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回望合肥十年发展的铿锵步伐,我们更加坚定“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千方百计增加停车位,延长停车泊位免费时间,多管齐下治理巢湖蓝藻,下大力气破解意杨飞絮,在市区考区内首设分考区,给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推出“惠民菜篮子”工程……十年来,合肥作出的每一项决定,无一不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无一不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眸合肥十年发展的壮阔征程,我们更加体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接力前行的新起点”。历经十年接续奋斗,如今,合肥市民有了更高的收入、更宽敞的住房、更优质的教育、更优美的环境、更便捷的出行……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对美好生活又有了更高的期许,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新期盼,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历史,在奋斗中铭刻;未来,在奋进中开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这是激荡人心的愿景,也是催人奋进的号令。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多解民生之忧。始终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真正做到“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多看群众脸色,不给群众脸色看”。既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又做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既满足多数人的共同愿望,又解决少数人的合理要求。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多谋民生之利。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市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