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久久为功 文明花开满城芳-003399威尼斯

来源: 安徽文明网  时间:2022-09-27

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城市风景。图片来源:合肥市文明办 

  “让市民的笑容成为城市最美市容”,是安徽省合肥市这座城市的梦想。

  十年追梦,文明创城生生不息——

  从成功捧获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到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从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到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从聚焦城市管理短板,到提升城市“颜值”……一个个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迎刃而解,城市“里子”和“面子”实现双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合肥答卷”熠熠生辉。

  共治共享 创建为民惠民 

 

2021年12月5日,庐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举行“‘庐大姐’帮您忙便民志愿服务日”活动现场。图片来源:合肥市文明办 

  “周师傅,最近气温多变,要注意身体,有什么需求随时联系4436x12威尼斯。”9月,“庐州街坊”自治员秦小倩在失独老人周有林家中打扫完卫生,临走前还不忘嘱托一句。

  秦小倩是一位“宝妈”,也是“庐州街坊”的自治员。每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学,她便套上“红马甲”,穿梭在社区的街巷内,为居民提供义诊、理发、清扫等志愿服务。

  2020年11月起,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公开招募并成立了“庐州街坊”工作站,自治员均是社区内的居民。直到现在,其所拥有的“弘义巡逻队”“明义调解室”等服务队实现了街道范围的全覆盖,带动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基层社区治理增添新活力。

  共治共享,让创建为民、靠民、利民、惠民。在合肥,像“庐州街坊”等将文明创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的实践比比皆是。

  合肥市探索将文明创建融入社区治理“1 8”体系,推广“大共治”模式,建立“党建引领、创建统筹”工作体系,充分调动市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让广大市民群众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踊跃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

  这十年,合肥市精神文明建设力量实现了响应性聚合。百姓群众纷纷主动加入创城队列,涌现出“小巷管家”“庐大姐帮您忙”“蜀山同心”“包大姐”“百姓勤务员”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品牌。

  此外,合肥还积极发动市民,选聘“市民特派员”,组建市民寻访团,发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短板弱项,把每位市民都推向创城的舞台中央,真正让百姓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参与者、践行者、监督者和惠享者。

  这十年,合肥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围绕建设“幸福之城”,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为民服务与文明创城紧密结合。

  截至目前,合肥已改造老旧小区1300多个、小街巷100多条、菜市场100家左右,加装电梯近600部,新建停车位超过10万个,免费停车时间由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在县级文明城市创建中,移风易俗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包公家宴”“公祭堂”“两元喜宴”“马郢情圆大屋”等品牌成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全市乡镇“一约四会”100%全覆盖。

  目前,全市共有全国县级文明城市1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个,全国文明村镇18个,省级文明和提名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县级以上文明镇占比达 94%,全国文明单位75个,全国文明家庭4个,全国文明校园4所(不含高校),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志愿服务 温暖一座城 

 

花岗镇正新村“红色益 圆梦”党员认领微心愿现场。图片来源:合肥市文明办 

  聊天谈心、跑腿买菜、收拾家务……在包河区,有一支刘阿姨志愿服务队,成为了辖区高龄老人们的“贴心棉袄”。志愿者们7年走访辖区老人3000多次,还为113位7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详细的为老服务档案,开展重点帮扶服务。

  走进合肥肥光社区,便民服务、爱心帮扶、假期课堂等9个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囊括了居民生活的各方各面,从安全出行到孩童托管,在细微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据介绍,从2018年起,该社区发动党员群众成为志愿者,定期开展车辆引导、路面清扫、护学、义诊、义剪等活动。

  志愿服务点亮百姓“微心愿”,为民办事架起“连心桥”。在合肥,“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蔚然成风,不断温暖这座城市。

  这十年,合肥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体系建设上,颁布施行《合肥市志愿服务条例》,组建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充分发挥49家成员单位专业优势,推动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全市现有注册志愿者159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2483支。为应对疫情、洪涝等突发情况,合肥还构建了平战结合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全市广大志愿者勇毅挺身、有召必应,为守护合肥贡献了志愿力量。

 

合肥市文明办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题活动。图片来源:合肥市文明办 

  在阵地建设上,合肥立足18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立覆盖广泛、功能完善、联系紧密、信息畅通的阵地平台体系,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运行网络。

  在项目发展上,合肥创新出台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坚持以项目化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举办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累计拨付资金220余万元扶持268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9月22日,2022年合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圆满落幕。自今年3月项目大赛启动以来,全市137个志愿服务项目积极申报,涵盖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法律援助等数十个主题。通过“同台竞技”以赛促金,志愿服务项目之间取长补短,不断细化服务,让项目更加暖人心、解民需。

 

包河区常青街道竹西社区暑托班正式开课,图为小朋友跟随老师学习剪纸。图片来源:合肥市文明办 

  在活动开展上,合肥精准对接群众实际需求,组织广大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我为群众办实事”“您的急难愁盼我来办”“五彩假日”托管班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基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百姓中间。

  今年暑期刚刚结束的“五彩假日”托管班就受到了市民一致好评。合肥依托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百姓提供暑期托管公益服务项目,引导大学生、专业教师、文化文艺工作者、科普专家等成为志愿者,为孩子们免费提供书法、绘画、手工、棋类、作业辅导等公益项目。

  礼遇好人 义行善举感动城市 

  “只要人救上来了,平平安安的,我们都开心。”今年,合肥的文建山、束维安、徐大义和沈宏福4人相继跳河,在水中接力救出落水女子的视频传遍网络。

  在他们四个人中,文建山因出过车祸,腰部有伤;徐大义心脏不好,曾做过手术。面对呼救,他们将个人安危抛却身后,四个人靠着两个救生圈,扎进近10米深的丰乐河中相互扶持,在湍急河流中挽救下一条生命。

  凡人善举在合肥早已屡见不鲜。作为经济发展的“上进生”,合肥也不忘厚植好人沃土,围绕打造“好人之都”,深化好人成名人工程,挖掘出一批成大义、积小善的身边好人。通过发现百姓身边好人、积极落实好人礼遇、营造好人氛围,“好人之都”已成为合肥的亮丽名片。

  通过媒体发布“线索收集令”,奖金激励好人推举人,畅通网络、电话、书面推选渠道,公布市文明办地址、邮箱和电话,开辟“我帮好人上头条”栏目……多年来,合肥市坚持“群众评、评群众”的原则,发动老百姓选出办实事、做好事、行善事的身边好人。

  月月评好人,层层逐级推,除了号召群众推选,合肥市文明办还建立了社区(村)、街道(乡镇)、县(市)区和市四级推选机制,动员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参与推选,并专门成立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等组成的专家评审库,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专题评审。评审结果经市文明办主任办公会研究后,在合肥文明网公示后再通报命名。

  好人温暖城市,城市礼遇好人。十年来,合肥落实多项举措,从细微处让好人得到实惠、受到尊重,解决好人急难愁盼、加强好人互动交流,为好人谋求发展机遇。

  自2018年起,合肥市每年设立专项帮扶经费,并为地方基层配套慰问资金,帮扶道德模范和好人。同时,合肥市向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好人提供金融服务,推出道德信贷等产品,为道德模范和好人提供信贷资金。道德模范和好人可优先纳入评级授信、优先安排信贷计划、优先享受优惠利率。此外,在就业创业、子女就学等方面,合肥市也给予道德模范和好人充分帮扶。

  今年4月,合肥市文明办联合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志愿者礼遇关爱工作的通知》,为历届市级及以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身边好人和最美志愿者等集中办理“礼遇关爱卡”,持卡者可享受免费体检、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免费游览景区景点、免费观看文艺演出等礼遇。

  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的李香莲在社交平台上发出感慨:“我是农村女孩,从小节省惯了,常为省几元的公交车费而选择走路,今天收到了‘礼遇关爱卡’,让我可以免费乘坐公交和地铁,感谢政府的关心,也让我在公益路上能越走越远。”

 

合肥市举办身边好人代表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图片来源:合肥市文明办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殷殷嘱托温暖人心。合肥市迅速举办身边好人代表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并在全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落细落小落实,持续讲好“好人故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受鼓舞,作为80后,身处平凡的工作岗位,从事平凡的工作,重要的是要坚守初心,敬职敬责地做好每一件事。要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奋斗。”“中国好人”张礼刚激动地表示。

  点滴关爱,尽收眼里。在礼遇好人的诚意之下,合肥先后涌现出全国、全省、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31个、138个、560个,全国、全省、全市道德模范6人、36人、158人,中国好人193人,各级各类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1.12万余人。

  立德树人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未来属于青少年,希望寄予青少年。在青少年心间树立理想信念,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担当时代重任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学生在大课间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图片来源:合肥市文明办 

  这十年,合肥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战略工程,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童心向党”等道德教育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锤炼品格,涌现出省市级新时代好少年154人、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1人、全国百名美德少年2人。

  今年,合肥市如期选拔出“新时代好少年”、第七届合肥市“最美小创客等青少年先进典型,他们虽然年纪不大,但各有所长,尽情奔跑在逐梦的路上。如肥东县石油学校机器人社团的田冠卿,借助文明校园创建平台,从内向的腼腆男孩成长为科创明星,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一等奖、安徽省第二十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等奖、肥东县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

  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合肥市还积极拓展未成年人课外活动阵地,建成学校少年宫235所,复兴少年宫17所;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全面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广大未成年人朝气蓬勃地走向美好未来。

  面向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和文明健康教育,合肥现已建成市中心1个、县区级中心12个,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实现全覆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国之大者”,也是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矢志不渝的着力点。展望明天,将市民修身与城市提品同进、道德水平与经济水平齐飞、精神大厦与高楼大厦共长,仍是合肥的前进方向。

  凝心聚力创文明,一枝一叶总关情。“养人合肥”将继续凝聚蓬勃文明力量和精神动力,久久为功,坚定奔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责任编辑:徐程遥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