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网|合肥市包河区:婚俗少一点 幸福多一点-003399威尼斯

来源: 合肥文明网  时间:2022-10-14
 
资料图 | 新人们参加“文明新风俗 节约办婚礼”签名活动。
 

  “亲家一分钱彩礼没要,还主动说要婚事简办。原本我们老两口准备借钱也要给儿子娶媳妇,听他们这么说,可算松了口气。真不错!真不错!”反复说着“真不错”的朱锡芬,是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慈云村村民。 

  大圩镇位于包河区东南,临着巢湖,圩田岗地多,十年九灾。直到近二三十年,大圩依托城郊位置,发展葡萄、草莓等特色种植,扶持农家乐等产业成长,一家人的日子才过得“稍微松快点”。听说儿子的女朋友是皖北人,老两口既高兴又犯愁。“都听说皖北彩礼高,房、车不算,还要拿几十万。”2017年大圩镇整村推进从大田地到大社区转变,朱锡芬一家从古朴乡村的老宅回迁到城市高楼,“房有了,但一次拿出这么多现金,除了借还真没别的法子。” 

  一筹莫展的时候,亲家主动开口。“皖北也提倡婚事简办,只要你们对我女儿好,彩礼没必要。两家离得远,我们只去几个至亲做代表,参加婚礼。一切都按你们的风俗来,简单点。”亲家的话让朱锡芬一下轻松了。去年“十一”期间,老两口和儿子跟至亲开几辆车,接回了新娘和参加婚礼的几位亲人,简单又隆重地办了酒席。 

  几个月来,朱锡芬和媳妇亲如母女。“我们没有债务压力,孩子们也觉得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奋斗。”两家人的默契,成了小两口幸福生活的“引擎”。在大圩镇,朱锡芬家的故事不是个例。“我们嫁女儿,只看对方家庭和人品,只要人好,不怕过不上好日子。所谓的‘彩礼’也就是个意思,没人要‘天价彩礼’,给孩子增加负担。”走访中,正处在“城乡融合”中的大圩人,说着自己家的故事,也清晰地表达出对“彩礼”的看法。 

  作为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17家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之一,包河区通过创新婚育文化载体,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治理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助力婚姻家庭幸福稳定。2017年至今,近90%的大圩镇人回迁到附近的金葡萄社区。为加快“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换,改变过去乡村在婚丧活动中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社区筹备办进一步细化《社区居民公约》和《和美楼栋公约》,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红白事、广场舞等焦点、难点问题的专项自治公约;请乡贤创作大圩镇“文明乡俗三字经”,广泛传颂;请村民签署《婚丧嫁娶简办承诺书》;组织巾帼宣讲团、“五老”宣讲团等,结合当下热点,创作“三句半”、打油诗,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出去、读出来;开展“好人”评选。将婚俗改革的内容纳入其中,通过居民推荐,组织道德建设委员会开展走访、评议,隔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督促“好人不变味”。(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徐程遥
分享到:
网站地图